據上海媒體報道,8月9日,上海地鐵2號線一位外籍乘客突然在座位上暈倒在地,周圍乘客無一相助,10秒內全“跑光了”。同時還配上了一段視頻,視頻最後定格在一個mSATA外國人直挺挺地躺在空蕩盪的地鐵車廂里。
  新聞原文中出現的“老外”和“10秒跑光了”等詞,使這條消息看上去略顯詭異,但是其中描述在場其房地產他乘客“無一相助倉皇逃竄”,無疑將讀者導向了“路人冷漠”這個慣常的思維上去。
  不少媒體對乘客的逃散行為“表示理解”,如《羊城晚報》選登的讀者留言稱:說別人離開的人,設身處地試想下,如果你在場,你會去扶嗎?說誰都會說外接式硬碟,關鍵是你有沒有那個勇氣。甚至還有媒體做了調查,稱43.5%的網友對“見死不救”表示理解。
  相比之下,京媒的言論似乎相對冷靜一點。《北京青年報》呼籲慎用“道德滑坡”來看待這次事件,“不同條件下發生的同一事件,由於特定環境、現實狀況的差異,也就不可能得出相同的結論。雖然老外暈倒和大多數褐藻醣膠國人暈倒所引發的結局都是沒人扶,但我們卻並不能用“道德滑坡”這一舊有結論去對這一事件單向歸因。”
  《新京報》比北青報更進一步,從“人的本能”的角度表示了理解:“哪怕乘外接式硬碟客一時出現慌亂,其實也是正常現象,....。。可以說,這起地鐵上發生的突發事件,體現的是人們應急訓練的不足,而非什麼道德缺失。所謂‘無人相助’不僅可能存在失實,而且未免小題大作。”
  該文作者還直接找到了官方的“闢謠”消息表示,上海地鐵運營方證實當時跑出車廂的乘客立即到站台求助,“無一人相助”的描述不屬實。”因此他說:“看到這起地鐵事件的視頻,不妨想想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,這樣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。”
  那麼,“其他可能性”到底是什麼?僅僅是讀者和觀眾的小題大做嗎?《東方早報》評論文章《地鐵烏龍門是這樣“歪樓”的》分析認為,這段視頻由地鐵方面播出的本意是“希望乘客不要反應過度”。但是,“記者卻對視頻主觀臆斷地做了‘周圍乘客無一相助’、‘倉皇逃竄’的描述。在之後的網絡傳播中,有人就開始‘看圖講故事’,將這則新聞演繹出《上海地鐵:老外暈倒乘客無一相助倉皇逃竄》。”
  這樣看來,將視頻加上個人猜測進行描述,編織成“見死不救”的故事的記者,恐怕才是這則視頻被炒熱的“罪魁禍首”。儘管《東方早報》的評論作者沈彬也說,網民們“轉發是因為相信,而不是因為真實”,但確實是媒體報道最先給人造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。
  在微博等各種自媒體平臺蓬勃發展的時代,一條消息被“歪樓”的現象並不少見。但大眾對於正規媒體機構發出的消息仍然帶有更多的信任感,認為專業媒體機構對各類信息更應有甄別力和專業處理能力。這樣誇大其詞、甚至歪曲事實的報道實在不是專業新聞人應有之舉。正如沈彬評價當今媒體人更應該“拿出社會責任感,不添油加醋,不通過放大‘狗血情節’來歪樓導流量。”(文/邱天人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36jssmw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